风场的影响是什么 风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更新时间:2024-06-17 13:41:25

  导语:风场的影响是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风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而且风场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一定区域内风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时间等特性,风场的变化可以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降水分布、云量、温度等气候要素,在风场的作用下,地形地貌也可能发生变化,如风沙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以及植被分布的改变,下面就一起去看看风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吧!

  风场的影响是什么

  在日常台风业务预报中,我们通常以500hPa588线的动态变化及静态特征作为分析副热带高压变化趋势,并以此分析预报台风路径趋势,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尤其是高度场和流场的配置是一致时,其效果更好。然而,有时高度场和流场配置不相一致时,这时如用高度场作为主要依据,将造成分析预报上的失误。例如9012(Yancy)台风过程中,其北侧的副热带高压一直在减弱,台风移速也在减慢,17日20时至18日20时一天内只向北移1.3纬距,向西移1.9经距,相当于内力作用的移速。

  8月18日20时,当台风中心移到22.6°N、124.2°E时,其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几乎已解体,只在长江口附近有一环范围很小的588小高压。19日02时,台风中心北跳到23.9°N、123.8°E,速度明显加快,移向偏北成分加大,看来台风很快就要继续北上了。可是到了早晨4时,从当时卫星云图上可见,台风中心移向明显西折,以后继续向WNW方向移动,于19日11时在台湾岛基隆登陆,这种西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台风的西北侧到北侧500hPa上有一支风速达16~20m·s'的东北一东风。

  格雷(Gary)曾对台风中心外围7个纬距内的风场用合成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向与500hPa合成风向关系最好,并右偏18°。据此,可以认为,其西北侧一北侧强的东北一东风气流在合成中占优势,因而台风中心在强的偏东—东北气流的引导下移向发生左折。由于受到资料的限制,我们尚不能应用格雷的合成分析技术。只根据台风外围有限的风场实况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有些台风路径发生左折或右转,虽然从高度场的配置上,难于合理地解释其成因,但和其外围风场分布特征有很大关系。

  凡是路径发生左折的台风,常与其西北侧高空有较强的东北气流有关,如果台风中心西北侧大约5~6个纬距以内700~500hPa等压面图上出现一支风速大于12m·s-'的东北气流时,台风移向将明显左折,甚至向西南移,8510(Nelson)台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次台风8月23日02时中心移到25.3°N、122.8°E,即在台湾省东北部海面,当时500hPa副热带高压588线西脊点向东撤。但在台风中心西北侧大约5~6个纬距以内700~500hPa高空,有一支风速大于12m·s-¹的东北气流,导致台风移向发生左折。

  7005(Violet)台风、8107(Lynn)台风、8111(Roy)台风等路径发生左折,也有这一因素的作用。在副热带高压比较弱,没有明显西伸,或处于鞍形场、弱流场中的情况下,路径发生突然西折的台风,大部分是由于台风北侧一西北侧的东风—东北风增强,或是台风西北侧的东北风明显大于东南侧的西南风造成的,例如8909(Hope)台风、8918强热带风暴等。掌握这种风场配置的特殊现象对台风路径的影响,尤其是对接近登陆或登陆后台风的移向趋势十分重要。

  1960年的6008(Trix)台风,8月8日09时在台湾省基隆市登陆后,由于受到其西北侧约5~6个纬距内700~500hPa高空一支风速大于12m·s「的东北气流的影响,台风登陆基隆港进入台湾海峡之后一直向西南方向移动,经过21个小时,于8月9日06时再次在福建漳浦登陆,当时预报登陆福建的地点从福州以北一直不断随实况更改为福州以南,移到福清、莆田、泉州、厦门等地,造成很大被动。

  实践和研究都表明,风场的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是突出的,也是直接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资料的限制,许多事实未能被及时观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探测手段的业务化,将有更多的事实,进一步证实风场变化对台风路径变化的影响。近几年来,多普勒雷达在台风业务预报中的试用表明,风场的脉动能较好地解释台风路径发生短时间的摆动现象。如9608(Herb)台风。

  风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太阳辐射热。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使得风在北半球中呈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中呈逆时针旋转。

  地形和地球表面特征。地形和地球表面特征会对风的流动产生阻挡和引导作用,通过山脉、湖泊等地形地貌会使风流向发生改变。

  气温、气压的变化。冷空气与暖空气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风。

  大气压力差异。地球表面存在着不同的高压区和低压区,这是由于太阳辐射不均匀、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原因所造成的。当一个地区的空气受到加热而变得温暖时,空气会上升形成低压区。而当一块海洋或陆地表面冷却下来时,空气会下沉形成高压区。由于自然要追求平衡,在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就会产生气流从高压向低压流动,这就形成了风。

相关推荐
台风定位的最佳选择 判断台风中心位置的方法
导语:在自然灾害的防范与应对中,台风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也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选择最佳的台风定位方法,不仅关乎科技的进步,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那么判断台风中心位置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去看看具体情况吧!台风定位的最佳选择有多...
6月26日16时36分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发生4.4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6月26日16时36分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北纬26.78度,东经100.85度)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 西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导语:西南季风主要指的是在夏季期间,由印度洋和南海吹向亚洲大陆南部和东南部的一种季风气流,而且这种季风气流携带了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当它们与大陆上的冷空气相遇时,便会产生降水,而西南季风的增幅作用,则是指在某些年份或季节,这种季风气流相较于平常年份更为强烈,从而导致降水量也相应增加的现象,下面就去看看...
ITCZ的增幅作用 热带辐合带的季节变化
导语:在气象学领域,ITCZ即热带辐合带,ITCZ是一个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其特点是气流在此区域上升并释放大量热能,进而形成丰富的降雨,而当我们谈到ITCZ的增幅作用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探讨这一低气压带在特定条件下如何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产生显著影响,那么大家知道ITCZ 的增幅作用是什么吗?下面...
6月26日16时30分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发生3.3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6月26日16时30分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北纬26.78度,东经100.85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6月26日16时19分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发生4.5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6月26日16时19分在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北纬26.78度,东经100.8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