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是什么 资源与环境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4-05-16 18:55:46

  导语:资源与环境是什么?在当今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备受关注,资源是生产生活的基础,而环境则是资源的承载体,而且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下面就去看看资源与环境的区别吧!

  资源与环境是什么

  资源与环境(人类环境)是两个相互区别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研究全球资源态势,不能不涉及到全球环境态势。

  一、环境

  上节研究全球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同样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即人类环境),也是相对于人类这个中心而言的。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围绕人类的一切客观事物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即人类的地球所及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人工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创建的城市环境、农村环境、工业环境和农业环境。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之前已存在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人类不仅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而且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环境。当今世界上未受人类影响或影响微弱的极地、原始森林、现代冰川、冻土带、沙漠中心及大洋中心区等景观很少;基本上未发生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域均受到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次生林、天然牧场、天然河流及湖泊等的发展和演替,虽受到人类影响,但基本上仍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是次生的自然环境。

  二、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均是客观存在的地球及其周围层圈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均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主要是:

  第一,从构成要素上看,空气、水和土地和生物是构成资源与环境的基础要素,是人类生活的首要条件。

  第二,从功能上看,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要素集合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人类生存空间,就是环境。这些要素被人类用于生产或生活,如呼吸用空气、饮用和灌溉用水、耕作用的土地、可被人类利用的森林、草原动植物和矿物等,人类从中取得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即是资源。

  第三,从可再生特性看,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空气、水、土地和生物等资源,若非超负荷利用,再加上适当的保护,可得以恢复其生机,属于再生资源;煤、石油、铁、铜、金等矿产资源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的,人类利用矿物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与矿产资源形成历史几十亿年相比,微不足道,因此矿产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而环境是可再生的,当今地球上原生的自然环境虽不多见,但在人迹罕到的地区依然存在,这类环境完全按照自然规律演替;次生的自然环境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只要这种影响不超过一定限度,其演变过程仍主要遵循自然规律,仍然是可以恢复和再生的。这里所谓的再生,无论对资源或环境而言,都不是原来状态的再现,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

  第四,从可交易特性来看,大多数物质和能量资源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部分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在其开发利用后,可以变为粮食、木材、石油、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等资源型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出售。一部分资源如空气、海洋等不能在市场上交易。环境是不可进行交易的。

  自然资源

  三、资源负载力和环境容量

  资源负载力和环境容量都是相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言的,是人类与自然客观矛盾的反映。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即开始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运动。

  人类作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在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时期,只是采集和捕食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当人类学会开采矿产资源,运用铜、铁等金属工具进行“刀耕火种”,焚烧森林,开垦草原时期,由于人类的行为超过了资源负载力和环境容量,引起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既破坏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设备代替了人力、畜力、和水力,生产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之大,对资源消费数量之多、种类之广,是历史上空前未有过的。由于金属矿产的大量开发,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的大量排放,带给农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及整个大气空间的污染也是空前的。在全球许多地方,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量已大大超过资源的负载能力,非再生的矿产资源开采量迅猛增加,超过勘查找矿速度,再生资源由于利用不合理而不能再生。环境容量和资源负载能力是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反映出两个侧面的问题。环境在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情况下,各要素的化学元素具有正常的含量。环境对于进入其内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和同化、异化能力。如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活动产生的污染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不仅导致资源破坏,而且导致环境恶化。

  资源与环境的区别

  动静关系:资源通常指的是静态的、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自然要素,如土地、水、矿产等。而环境则更多地指动态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外界条件,如空气质量、生态系统等。

  形态:资源通常是指具体的、可以量化的物质,如土地、水资源等。环境则包括更广泛的范畴,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环境等因素。

  重点:资源强调的是其经济价值和可利用性,即那些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环境则更多地关注于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包括生态、社会和环境质量等方面。

  价值和效益属性:资源通常与经济利益相关,具有明确的商业价值。环境则涉及到更广泛的价值观念,包括生态平衡、环境正义和社会福祉等。

  尽管资源和环境在某些方面有所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资源是环境中可利用的部分,而环境则是资源存在的背景和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的边界可能会不断扩大,而环境的质量和状态也会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资源和环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相关推荐
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 热带气旋灾害有哪些
热带气旋造成的灾害是什么呢?热带气旋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量,其带来的灾害性影响不容忽视,而且这类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并随着暖湿空气的上升而逐渐增强,最终形成具有破坏力的风暴系统,它们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巨浪,对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造成严重的灾害,下面就去看看热带气旋灾害有哪些吧!热带气旋造成的...
全球热带气旋的次数统计 全球热带气旋最经常发生的地区是哪里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作为重要的天气现象,其发生次数和强度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全球热带气旋的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理解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以及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就去看看全球热带气旋的次数统计和全球热带气旋最经常发生的地区是哪里吧!全球热带气...
台风编号和命名 台风编号是如何制定的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台风编号和命名是气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对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监测、预警和应对,在台风季节,随着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气象部门会对其进行编号和命名,以便于追踪、记录以及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那么大家知道台风编号和命名吗?下面就去看看台风编号是如何制定的吧!台风编号和命名为便于...
台风及其名称的由来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及其名称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台风的命名,则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国际上,台风的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并遵循一套统一的命名列表,而且这些名称既包括了各种自然元素,如风、雨、云等,也涵盖了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生物,这些名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易于记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台风的发展动态,下...
做好台风预报的必备条件 台风来了如何应对
做好台风预报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做好台风预报的必备条件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多个方面的准备和配合,而且需要有准确的气象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气象卫星、雷达等,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台风位置、强度、路径等关键信息,下面就去看看台风来了如何应对吧!做好台风预报的必备条件台风的发生发展、移动路径、强度变化以...
热带气旋预报的重要性 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哪
热带气旋预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前预警潜在的灾害性天气,为公众和相关机构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做好防范措施,而且严重威胁。通过准确的热带气旋预报,人们可以及时了解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和移动轨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来说,预报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提前撤离低洼地带,避免遭受洪水侵袭;对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