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乞巧最初指的是什么 七夕节的乞巧最初是指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14 15:49:51

  导语: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些朋友想了解一些关于七夕节乞巧的相关内容,那么,今天就来讲讲,七夕节的乞巧最初指的是什么?七夕节的乞巧最初是指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七夕节的乞巧最初指的是什么

  最初指的是乞求好手艺。乞巧,是七月初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七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织女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古时候的女子向织女“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乞巧节是指女孩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3、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4、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相关推荐
6月14日14时26分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3.2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4年6月14日14时26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北纬40.85度,东经84.08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分析 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原因
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冷空气活动过程中,首先关注的是冷空气的生成,而且这通常发生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冷空气团在冷高压的控制下,不断堆积并增强,随着天气系统的演变,这些冷空气团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向南移动,进而影响到更广泛的地区,下面就去看看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分析和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原因吧!冷空气活动过程的分析...
冷空气的影响有哪些 冷空气是怎么形成的
导语:冷空气的影响有哪些?冷空气的影响涉及温度、降水、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关注和防范,在冷空气来临时,应适时调整衣物、注意交通安全、防范雪灾等自然灾害,并关注空气质量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健康,下面就去看看冷空气是怎么形成的吧!冷空气的影响有哪些近海区,由于纬度较高,而且...
有利于形成近海台风的基本条件 台风在海上为什么会加强
导语:有利于形成近海台风的基本条件主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近海区域的海水温度需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摄氏度,这是台风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温暖的海水能够为台风提供足够的能量,促使其成为强大的气旋系统,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台风在海上为什么会加强吧!有利于形成近海台风的基...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 西北太平洋在哪里
导语: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的原因是什么呢?西北太平洋地区之所以台风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一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与广阔的太平洋相接,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台风在这里频繁生成和发展,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西北太平洋在哪里吧!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频...
形成台风的初始云团叫什么 台风来袭前会有什么预兆
导语:形成台风的初始云团叫什么?在气象学中,形成台风的初始云团被称为热带扰动,而且热带扰动是一个泛指词,用以描述热带气旋形成之前的气象状况,它通常表现为一个相对孤立的云团,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旋转性,但尚未达到热带气旋的标准,热带扰动可能由多种气象因素引发,如热带辐合带、季风槽等,这些地区的大气条件有...